源自蕭邦與李斯特的歷史嫡傳:柯札爾斯基(Raoul Koczalski, 1884-1948)
古殿殿主
柯扎爾斯基的演奏藝術及其歷史錄音,為我們提供了窺見19世紀鋼琴演奏風格的珍貴窗口。
他的演奏以其優美的音色、清晰流暢的技巧和對作品的深刻理解而著稱。他是當時特別注重忠實於樂譜的鋼琴家,避免了許多同時代鋼琴家那種過於自由甚至隨意改編的沙龍詮釋方式。同時,他非常擅長運用彈性速度(rubato) 和雙手不同步演奏,使得旋律線條更具表現力和即興色彩。
柯扎爾斯基的藝術生涯跨越兩次世界大戰,其個人命運與時代緊密相連,其藝術價值也在其身後被重新評估。
他被視為音樂史的「活化石」,正因為柯扎爾斯基獨特的師承,一些人認為他的演奏是源自於蕭邦本人風格的「活化石。儘管我們無法斷言他的演奏是否與蕭邦完全一致?但他的確保留了許多早期鋼琴演奏的傳統。。

柯札爾斯基&傑利畢達克: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等/夢幻歷史錄音
義大利REPLICA原版,1980年黑銀標歷史首版
1948年珍稀現場音源,1980史上首次「LP化」發行,也是歷史上唯一的「LP黑膠」發行。

蕭邦的嫡傳直系繼承人:柯札爾斯基(Raoul Koczalski, 1884-1948)
1948年他去世之前兩個月,在西德柏林跟傑利畢達克的珍貴現場錄音

因為柯札爾斯基身為19世紀蕭邦與李斯特的嫡傳系譜的傳奇身份,他這份去世前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現場錄音,可以被譽為跟另外一位也是蕭邦與李斯特嫡傳的傳奇鋼琴家羅森塔爾(Moriz Rosenthal, 1862-1946)在1930年所錄製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作為歷史錄音中的蕭邦夢幻演奏錄音!
就像同樣身為著名19世紀鋼琴巨匠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都說:「直到聆聽羅森塔爾的演奏,我才知道鋼琴技巧為何物!」霍夫曼讚嘆的是,他的技術是真正的藝術,融合意義與內容。而柯札爾斯基也是一樣。他們在晚年時期,彈奏的激情和力量,已融化成了一種深沉的「詩歌精神」。他們對「彈性速度」的使用有時也非常「19世紀」,可能會令人感到老派,但您絕對不能因此就忽視他們,他們絕妙之處是,從琴音一落下,就始終引人注目,絕不僅僅是表現在舉止上,而是音樂內容上的絕對深刻,音樂似乎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與交流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樂譜上的節拍與音符。
柯札爾斯基 鋼琴獨奏奏
傑利畢達克指揮柏林交響樂團
曲目:
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蕭邦:圓舞曲、夜曲、幻想即興曲
1948年10月25日,柏林,LIVE RECORDING
^^^^^^
RAOUL KOCZALSKI, 1884-1948
勞歐 柯札爾斯基
波蘭出生的鋼琴家,四歲父母發現他的天份,送去請俄國大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鑑定,確認了他的音樂奇才。後來他在蕭邦最喜歡的學生與助手米庫利(Karol Mikuli,1821-1897)門下學習了四年。他也曾師承李斯特嫡傳弟子馬雷克(Ludwig Marek)。他跟另一位19世紀的鋼琴傳奇羅森塔爾一樣,都是蕭邦與李斯特的嫡傳。作為音樂神童,九歲柯札爾斯基就展開了演奏生涯,踏遍歐洲甚至到亞洲。1896年他才十二歲,就在德國萊比錫舉辦他登台第1000場的紀念音樂會(短短三年就1000場)。柯札爾斯基被譽為蕭邦逝世後的最佳的代言人之一,他的蕭邦詮釋被認為是直接傳承自蕭邦,演奏技巧平衡流暢,盡可能地接近樂譜上的內容與細節。二戰時期,柯札爾斯基被德軍俘虜,但人們對於他的音樂的尊敬,讓他毫髮無傷。他也是一位偉大的鋼琴教師,教過許多鋼琴名家,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兩位傑出的女性鋼琴家: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與Hanna Rudnicka-Kruszewska。
SERGIU CELIBIDACHE, 1912-1996
傑利畢達克
羅馬尼亞出生的指揮大師,指揮生涯橫跨了50年,曾擔任柏林愛樂、慕尼黑愛樂的首席指揮。1954年福特萬格勒去世,柏林愛樂選擇了卡拉揚擔任藝術總監,因此他離開柏林愛樂,世界各地巡迴
實體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