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2025年6月7日)下午由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主辦,殿主主講的活動已經順利完成了!
這場活動主題是:留聲機黃金時代的女力再現 PART2
繼去年6月1日的PART1後,持續延續為PART2。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活動是在表演藝術圖書館館內進行,而今年的活動則移至國家音樂廳地下的音樂廳排練室進行,排練是基本就是一個「專業音樂廳」,具有全方面的聲學處理,寧靜度簡直非凡,完全聽不到空調的聲音,能在這個場地舉辦歷史留聲機欣賞會,就是實踐了殿主多年來的一個夢想:
把歷史留聲機帶到音樂廳去進行播放演奏!!!
由於留聲機本質上是一個無插電的全物理聲音震動的「樂器」,所以在這樣的音樂廳空間,得以將它的特性與最大潛力榨出來。而且並不是聽他最大聲的音量效果,而是聽他全物理播放的寧靜聲音細節,到底有多細膩,有多活生!
這場活動幾乎也是全滿,每一位來參與的觀眾,都非常幸運,得以見證這個歷史時刻,把歷史留聲機帶到一個「專業音樂廳」來進行全場的音樂欣賞會。感謝表演藝術圖書館的簡先生非常細膩地安排了這個場地,我相信這次的緣分會持續產生看不見得能量,持續延續的拓展。
以下殿主將把這次活動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讓沒能來參與的朋友,也能了解認識活動內容:
詳細的內容請參古殿網站中的「殿主部落格」


*******
留聲機黃金時代的女力再現 PART22

這系列主題是以「女力再現」為規劃,因為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期,歷史音樂演奏中的「女性」,早期都是非常罕見,畢竟當時許多政治與文化權利,都掌握在男性手上。
能夠以女性身份在音樂文化界有一席之地,是非常不容易的。要讓男性音樂家與觀眾服氣,可能要比男性更有男子氣概,或是有特殊的毅力與意志超越男性。
而留聲機時代的「原始蟲膠」,許多都是非常珍貴的,可能在全台灣就只有這麼一張存在,收集不易。珍貴「歷史蟲膠唱片」,平常盡量不會去播放,以保護它們能持續存活下去。
只有特殊的活動時刻,才會請出來實體播放,讓參與活動的觀眾有機會親耳聽到它們聲音。

第一首與第二首是要播放小提琴的歷史錄音,這是由艾瑞卡 莫妮妮(Erica Morini, 1904-1995),莫妮妮是與克萊斯勒一樣同樣維也納出身的世紀女流小提琴演奏家,莫妮妮出生於維也納當地的「音樂世家」,她家族兄弟姐妹幾乎都是音樂家。她12歲1916年就跟當年萊比錫大廈管弦與柏林愛樂的天王指揮尼基許合演協奏曲,1927年也曾與後來尼基許的接班人福特萬格勒,一同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奏曲。莫妮妮技巧與音樂都非常驚人,後來她定居美國,連海飛茲都跑來向她請教演奏技術。



以上這兩首都仍是全物理聲學錄音,尚未使用電氣麥克風。
第二位我們要聆聽的是:大提琴演奏錄音是由英國女性大提琴家比阿特麗斯 哈里森(Beatrice Harrison, 1892-1965)所演奏。
哈里森英國活躍於20世紀中葉以前的女性大提琴家,她最著名的事蹟是作為英國作曲家戴流士的大提琴奏鳴曲的首演者與艾爾加大提琴作品的首次錄音者,並由作曲家艾爾加親自指揮。


在艾爾加晚年完成其大提琴協奏曲後,世界首次的錄音在1920年,由艾爾加親自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大提琴獨奏則是哈里森,錄音地點是在KINGSWAY HALL,這次的錄音是全物理聲學錄音,而這次的世界首次錄音,則是節選版,沒有進行完整的全曲錄音。
而到1928年電氣錄音問世後,艾爾加再次親自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原班人馬與地點,進行世界首次全曲完整錄音。


下面將播放鋼琴錄音,由來自美國的天才少女芭蘭岑演奏,芭蘭岑出生於美國麻州,四歲就舉辦公開的獨奏會,7歲就登台跟管弦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9歲她的母親帶她遠渡重洋,到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就讀。這位備受矚目的天才少女芭蘭岑,被安排在名師迪拉伯(Élie-Miriam Delaborde,1839-1913)班上。當時也有幾位後世的女性鋼琴大師,也同時都在巴黎音樂學院就讀,如尤拉菊勒(Youra Guller)則在名師飛利浦(Isidore Philipp,1963-1958)班上學習。來自羅馬尼亞的哈斯姬兒(Clara Haskil,1895-1960),在名師科爾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班上。1909年舉辦校際畢業大賽,最終由芭蘭岑與菊勒共同獲得首獎,哈斯姬兒則是獲得第二獎,迫使哈斯姬兒繼續留校,隔年(1910)再次參與校際畢業大賽,才獲得首獎畢業。而芭蘭岑當年以11歲之齡獲得畢業首獎,則締造了一項歷史紀錄,據說至今仍未被破。她在1920-1940年代是舉世注目的女性鋼琴家,二戰結束後,1950年代她轉往教學領域,1954-1967年她還回到他的母校~巴黎音樂學院任教。

Beethoven: Clair de Lune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1948年法國巴黎錄音
芭蘭岑彈奏的是法國巴黎生產的嘉沃鋼琴Gaveau Piano France Paris,這是一間1847年成立於法國巴黎的鋼琴製造公司。


以下將進行女性聲樂家的演唱錄音:
首先是艾蜜莉塔 嘉里 庫奇(Amelita Galli-Curci,1882-1963),義大利花腔女高音,20世紀初最受歡迎的歌手之一。1916年首次美國登台後,長期定居美國紐約,並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1930年引退。「妳有著獨特的音色,而這是極為罕見的天賦。即便過了20年,我還是會一聽就知道是妳的聲音」。這是1905年《鄉村騎士》的作曲家馬斯康尼對這位義大利花腔女高音的評價。此聲本應天上有,難有人能像她把花腔唱得如此精緻高貴、卻輕盈不費力,可說是價比黃金之嗓。

Bishop Home Sweet Home 1928
畢曉普:甜蜜的家 1928年錄音
1988年吉卜力工作室電影「螢火蟲之墓」使用的就是這份原始錄音


再來則是大都會歌劇院嘉里 庫奇的接班人:莉莉 龐絲( Lily Pons, 1898-1976),法裔美籍,花腔女高音。1930年嘉里庫奇引退後,大都會歌劇院所物色的「花腔女高音」繼承人,首場大都會歌劇院演出就是拉美摩爾的露琪亞,一泡而紅。從1930-1960年跟大都會歌劇院合作,演出劇目高達280個。紅透半邊天的奇蹟之聲。花腔女高音莉莉龐絲,30歲才正式以聲樂家出道。她有著寬廣的音域,即便在唱最高音時聲音仍然聽起來柔軟蓬鬆。她有著驚人的呼吸控制力,總愛將最後一個音符延長,直至聲音消失在無限虛空中。


「蝴蝶夫人」1909年的超級歷史錄音,則由格拉丁 法拉(Geraldine Farrar, 1882-1967)演唱,法拉是美國出生的歌劇女高音及電影女演員,以其美貌、戲劇能力及細緻的音色而聞名。法拉是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在1904年5月轟動世界後,最早的以演唱《蝴蝶夫人》聞名的歌劇女高音。



同樣是「蝴蝶夫人」的美好的一天,接下來要聽的是另一位「蝴蝶夫人」代言人:三浦環(Miura Tamaki, 1884-1946),東京出生的女高音,生涯橫跨明治、大正到昭和年代,從1914年開始,三浦環先後在德、英、美、義大利等國生活,在各地演出多場並獲成功。1915年以日本女高音首次擔任《蝴蝶夫人》主角,獲得成功,甚至獲得作曲家普契尼的讚賞:作品就像是為三浦環而創作的」,該劇目演出多達2000場以上。1935年回到日本之後繼續活躍在國內舞台上。1946年在東京逝世。她是日本人中第一位國際歌唱家。1920年她在羅馬演出《蝴蝶夫人》後,原作者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特地到後台拜訪,對她讚譽有加:「這簡直就是為你打造的舞台啊!對我來說,你是最棒的蝴蝶夫人!」關屋敏子是其門生,關屋敏子(外祖父李仙得)也是台灣著名聲樂家林氏好的老師。



自從董尼采第寫出《拉美摩爾的露琪亞》後,這首歌劇就成為歷史經典,也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花腔女高音」的標準劇碼,而其中的「瘋狂的場景」更是代表中的代表,「香燭已燃起」女主角發瘋後的演唱,自從19世紀末就是歷代偉大花腔女高音的代表作,已下將播放兩個版本來聆聽。
第一個是內莉 梅爾芭(Nellie Melba, 1861-1931)澳洲出生的歌劇女高音。她是澳洲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女高音,也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演員之一。因為其在聲樂上的國際聲望,在1918年被英國國王授予女爵士封號。1927年她也成為登上《TIME》雜誌封面的首位澳洲女性。她也是澳幣100元鈔票上的歷史人物。


第二位則是卡普希兒(Mercedes Capsir, 1895-1969)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出生的歌劇女高音,也是一位花腔女高音,她的歌劇演唱生涯與輕快的義大利角色聯繫在一起,主要就是:露琪亞。長期活躍於義大利米蘭拉史卡拉歌劇院。這份1929年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的錄音,是歷史上第一套「拉美摩爾的路琪亞」全曲錄音。


最後一位則是安排康奇塔 蘇佩維亞(Conchita Supervia, 1895-1936),西班牙巴賽隆納出生的歌劇女中音,她有著很好的胸腔發聲,使得音色特別豐滿多彩、富有深度的磁性。此外,她演唱時獨特的抖音技巧更被譽為史上一絕。如果你聽慣了現代歌唱家平直的聲音,一開始會很難接受她這個特點。但是她在演唱法國歌劇、演唱西班牙歌曲那真是迷人至極。多聽幾次後,你將會愛上她,並開始許多現代歌唱家的演唱是多麼無聊。1936年41歲的她以高齡產婦去世於難產意外。


以上就是這場講座活動的基本內容。
原本殿主是準備了16首曲目,但兩個小時實在有限,無法全部播放與介紹。但16首的內容,都依照古殿的習慣,進行了完整的整理與「歷史原況錄音」轉錄保存,製作成兩張CD,可以直接購買,就可以回家聆聽這些珍貴的歷史錄音,沒有來參加的朋友,也像是來現場參加一樣,而且可以反覆賞聆。
原價一張650,目前可以優惠為500,免運費寄送。
歡迎踴躍購買與支持

1.留聲機黃金時代的女力再現 PART2
曲目:
1.Erica Morini, Tartini-Kreisler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 1925 Berlin
2.Erica Morini, Handel Larghetto 1925 Berlin
3.Beatrice Harrison, Schubert Ave Maria 1915
4.Madeleine de Valmalete,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11 1928
5.Amelita Galli-Curci, Bishop Home Sweet Home 1928
6.Amelita Galli-Curci, Bishop Lo! Here the Gentle Lark 1927
7.Lily Pons, Mozart Queen of the Night Aria 1941
8.Lily Pons, Mozart Alleluia 1941
9.Geraldine Farrar,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Un Bel di Vedremo 1909
10.三浦環,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Un Bel di Vedremo 日語版 1930
11.Melba & Kubelik, Gounod Ave Maria 1904
12.Melba, Donizetti Lucia-Scea della Pazzia 1910
13.Mercedes Capsir, Donizetti Lucia scene della pazzis- Oh! lieta alfin son tua 1929
14.Mercedes Capsir, Donizetti Lucia scene della pazzis- Spatgi d'amaro pianto 1929
15.Conchita Supervia, Bizet Carmen-Habanera 1927
16.Conchita Supervia, Bizet Carmen-Seguidilla 1927
購買連結:
******

2.ALINE VAN BARENTZEN
Plays Gaveau Piano France Paris
貝多芬:月光 &熱情兩首鋼琴奏鳴曲, 1948年法國巴黎錄音
Recorded At – 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
購買連結:
******
古殿樂藏唱片藝術研究中心
探索歷史音樂的珍貴唱片,保存文化遺產!
歡迎免費加入「古殿普通會員」,獲得最新活動、文章與購物優惠,加入「古殿普通會員」,可享免費參加「古殿歷史名曲音樂喫茶」活動一次(值600元)
加入會員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