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諄諄教誨」
古殿殿主
這張唱片的故事主角有兩位,一位是「老師」海飛茲,另一位則是「學生」富立德曼,而這是一個老師和學生的故事。
約書亞 海飛茲 Jascha Heifetz (1901-1987)
老師的身分不用多說,他當是近代最偉大的小提琴家,出身俄國奧爾學派,後來定居美國,成為美國公民的海飛茲。
艾瑞克 富利德曼 Erick Friedman (1939-2004)
另外學生富利德曼方面,他1939年出生於美國新紐澤西,十歲開始習琴,十四歲左右輾轉到米爾斯坦門下,後來又轉入海飛茲門下,而後來成為「海飛茲的高徒」中他最器重的一位。也可以算是在美國的俄國小提琴學派繼承人之一。
為何人們會說富利德曼是海飛茲個人最氣重的高徒呢?因為個性低調的海菲茲大師,為了這位栽培這位「高徒」,做出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高調」拉拔徒弟的事件,就是獻給這位學生富利德曼。就算海飛茲沒有親口證明,但明眼人都可以從這張唱片看得出來,海飛茲的用意,他幾乎將自己的影響力全然地用來拉拔這位「徒弟」。
在1961年海飛茲跟RCA公司提議要發行一張「特殊」的專輯,為了拉拔他的徒弟,他答應RCA灌錄一首,他從來沒有錄製過的曲目: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過去大師一直拒絕灌錄的這首人人耳熟能詳的曲子,這次大師居然願意錄,RCA當然樂觀其成,不過海飛茲向RCA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他要跟他的學生ERICK FRIEDMAN合演,RCA對這個提議無條件接受,加上ERICK FRIEDMAN符合他們的需求,長相不錯,頗有「偶像」的條件,加上「年輕天才小提琴家」的名號,更是具有十足宣傳效果。在RCA的高規格製作下,師徒兩人被安排到英國錄製這張唱片,邀請英國DECCA的錄音團隊來幫他們錄音(錄音效果非常好)。而海飛茲為了要讓這張專輯更有看頭,在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之外,他更跟他的專屬伴奏BROOK SMITH錄製了生涯之中的「首次STEREO」的貝多芬「克羅采」奏鳴曲,放在曲頭。封面放的當然是海飛茲的拉琴英姿,而背面則有ERICK FRIEDMAN拿著那把因為海飛茲的關係才拿到手,原本之前是由大師Joseph Szigeti 使用的「Ludwig Stradivari」。而他也是用這把琴來與海菲茲灌錄這張唱片。


能當海飛茲的高徒,當然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加上老師又如此栽培,ERIC FRIEDMAN自己也是非常想要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1965年的時候,蘇聯小提琴天王大歐(David Oistrakh)訪美巡迴,在他的推波助瀾之下,ERIC FRIEDMAN非常堅持前往蘇聯參加1966年的柴可夫斯基大賽(當時海飛茲並不鼓勵他參賽,因為若是失蹄,這不僅沒有幫助還會打壓到「好強」的ERIC FRIEDMAN的自信心。海飛茲認為ERIC FRIEDMAN前去參加,含蓄地說「沒有勝算」,因為名次基本掌控在蘇聯評審手裡,不如不去,對於老師的「諄諄教誨」,ERIC FRIEDMAN並沒有聽進去,仍是堅持參賽,對自己過度自信,也因此跟海飛茲師徒決裂。正如,海飛茲的含蓄預言,ERIC FRIEDMAN並沒有得到「首獎」,卻只拿到第六名,簡直是一大挫敗。當年的「首獎」由蘇聯本土小提琴家:維克托 特列季亞科夫 Viktor Tretyakov獲得。晚年ERIC FRIEDMAN對於自己的沒能獲獎,而總是認為自己是被「蘇聯官方」給作掉的,一輩子活在那個陰影之下。那老師的當年「諄諄教誨」為何?他可能也從未能理解吧!
唱片資料:
RCA USA LSC-2577 / HEIFETZ & ERICK FRIEDMAN / BEETHOVEN KREUTZER SONATA & BACH CONCERTO FOR TWO VI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