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時光的低語:殿主用15年,搶救歷史唱片裡的「真實」靈魂

~~古殿主人帶你穿越百年,聆聽音樂最原始的生命力

· 研究報告

聽見時光的低語:殿主用15年,搶救黑膠唱片裡的「真實」靈魂

~~古殿主人帶你穿越百年,聆聽音樂最原始的生命力

古殿殿主


你有沒有想過,現在聽到的古典音樂CD,或是網路上的音樂檔案,可能已經不是作曲家或演奏家當年「真實」的聲音?就像老照片經過修圖,聲音也常被後製修飾過。

在台灣有一位被稱為「古殿殿主」的王信凱博士,花了將近15年的時間,只為做一件事:找回那些被時間遺忘的「原本的聲音」。他稱之為「歷史轉錄」—— 這不是重新製作音樂,而是像一位聲音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從古老的黑膠唱片中,「搶救」出百年前錄音那一刻最真實的生命痕跡。


從CD到黑膠:追尋聲音的「源頭」

殿主從小熱愛歷史和古典音樂。他發現,CD裡的音樂雖然清晰,但很多都經過現代技術的「美化」或修改,失去了原始的樣貌。就像歷史學家追尋史實源頭,他渴望聽到音樂「原本的樣子」。這個念頭在大學時萌芽,博士研究歷史的訓練更堅定了他的想法。

2011年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賣掉收藏二十年的上千張CD,一頭栽進黑膠唱片的世界。從那天起,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研究、聆聽,並開始實踐他龐大的「歷史轉錄」計畫。

broken image

搶救「時空膠囊」:保存百年前的真實瞬間

為什麼執著於「原本的聲音」?王信凱有個生動的比喻:


「想像要拍一部1950年代的電影,我們得刻意模仿那個年代的感覺。但一張1950年代的黑膠唱片呢?它本身就是那個年代的『時空膠囊』!裡面的聲音,是當時的人、用當時的技術、在當下的空間裡真實錄製下來的。那不是我們『裝』出來的,它就是歷史本身在說話。」

他的目標很純粹:**「保存」與「搶救」**這些珍貴的聲音文化遺產。他強調:「這些聲音不是我創造的,它們『原本就在那裡』,我只是想辦法把它們從時間的塵埃中釋放出來。」這條路走了十五年、甚至更久,充滿挑戰,需要的不只是頂尖的錄音設備技術,更要深入了解歷史、文化、甚至科技演變的脈絡。


不只是懷舊:聆聽「原本」,看見未來

追求「原本的聲音」聽起來很懷舊,但意義更深遠。殿主認為:

  • 分辨「真實」很重要: 如果我們習慣了被修飾過的聲音,可能會把「再製品」當成「真品」,模糊了對過去的真實認知。
  • 找到「時間軸」: 知道聲音的「原點」在哪裡,就像有了歷史的錨點。理解過去如何真實地發生,才能更清晰地看見發展的脈絡,甚至對未來產生更深刻的期待。歷史研究不是為了改變過去,而是為了更理解「生命」與「時間」的本質。

broken image

聲音裡的「靈魂」:班雅明與「靈光」的啟示

這裡引入了一個關鍵概念——「靈光 (Aura)」。德國思想家華爾特・班雅明在研究早期攝影時發現:

  • 最早的相機技術原始,需要長時間曝光。被拍攝的人彷彿「活入」了照片中,在影像裡「定居」了。照片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靈光」,一種真實生命的質感與安定感。
  • 這不僅僅是技術落後的結果,更是攝影師、被攝者與當時技術完美配合的藝術巔峰。
  • 然而,隨著科技進步(更快曝光、複製技術發達),這種「靈光」在攝影中逐漸消逝了。

殿主發現,同樣的「靈光」現象,也發生在早期的唱片錄音上!

  • 1925年以前的錄音,沒有麥克風和電子放大。歌手對著巨大的號角演唱,聲音直接驅動刻刀,一氣呵成地將聲波刻進蠟盤裡。這是純粹的物理記錄,是聲音的「現場直刻」。
  • 用保存良好的老式留聲機播放這些唱片,你會感受到一種奇蹟般的真實感:演唱者彷彿也「活入」了唱片中。那聲音承載著演唱者當下的生命狀態、呼吸與力量,充滿了「靈光」。這正是錄音藝術最初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境界。

奪回「靈光」:關鍵在於「人」與「空間」

班雅明感嘆「靈光消逝」是時代的命運。但殿主在「歷史轉錄」的工作中,找到了一個關鍵:

「古殿在研究歷史轉錄的過程中,都有一個『人如何聽聲音』的概念在裡面。」

聲音的本質是什麼?它不僅是音樂,更是人與空間的關係

  • 聲音透過空氣振動存在。只要我們身處有空氣的空間,聲音就無所不在。即使一片寂靜,空間本身也有它的「聲音」。
  • 真正的「安靜」不是絕對無聲(像隔音室),而是在廣闊自然中(如森林),讓所有細微聲響(蟲鳴鳥叫、風吹樹葉)自然浮現的和諧狀態(「鳥鳴山更幽」)。
  • 錄音術的本質,在於捕捉「人耳聽到的生命狀態」,記錄下聲音發生那一刻的空間感與人的存在感。這份連結「人、空間、生命」的真實感,就是「靈光」所在!


結論:讓耳朵穿越時空,聆聽生命的迴響

殿主相信,「靈光」並未真正消失。只要我們重新意識到自己如何感知聲音、理解聲音與生命、空間的原始連結,就有機會在聆聽古老唱片時,重新捕捉那份震撼心靈的真實感。

古殿的「歷史轉錄」工作,就是一場穿越百年的聲音探險。 它不只是復刻老唱片,更是打開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直接用耳朵「觸碰」歷史的脈動,感受那些早已逝去的音樂家、歌手在錄音瞬間所綻放的生命「靈光」。

下次當你聽到一首老歌,不妨試著想像:這聲音,是否帶著它誕生年代的「靈魂」?古殿殿主用15年的堅持告訴我們:聽見「真實」,你就能聽見時光的低語與生命的重量。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