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曲喫茶」聊起
古殿殿主
前幾天一位讀音樂研究所想要研究「音樂喫茶店」的年輕朋友,跟我聊到關於「音樂喫茶」的話題,他之前有來參加過古殿舉辦的「歷史名曲音樂喫茶」活動,他說:「在「古殿」跟在其他地方欣賞蟲膠的感覺特別不一樣,聲音的空間感完全被營造出來。」我回覆他說:「「古殿」這裡是我理想中的極致歷史留聲機重播的空間,現實上這是很不容易。」確實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回想大約十幾年前,曾到日本東京體驗日本的「名曲喫茶」,所謂「名曲喫茶」就是以聽古典音樂為主的咖啡廳,很多都歷史非常悠久,超過五十年是常態,而且裡面為了安靜聽音樂,多半是禁止交談,門口就有標示,甚至有些店還不允許使用電腦等設備,只要拿出電腦來用,老闆還會過來跟你提醒。
存世歷史最悠久的應該就是為於澀谷巷弄中的「LION」,這間「名曲喫茶」從1926年開到現在已經快要100年了,整間店幾乎就是昭和時代的活化石!這間店非常有名,許多外國觀光客都會去造訪。

藏在澀谷巷弄中的「LION」名曲音樂喫茶
我最喜愛的則有兩間,一間是吉祥寺的「巴洛克」與阿佐谷的「violin」,這兩間店都不是在特別熱鬧的商業鬧區,而是在一般住宅區,是在地居民日常生活會去的地方,沒有什麼觀光客。而且這兩間也都是開業非常悠久。這樣的空間體現了日本生活文化價值,不管時代演變多麽快速,總有些東西仍緩慢地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這些空間仍那麼優雅與有生命地存在著。老闆從年輕開到年老,他們仍持續守著這樣具有生活文化意義的空間,這已經不是開店賺錢的意義,而是他們畢生的意義,不開的話,那喜歡聽音樂的常客要去哪裡?「巴洛克」的老闆是一位老婆婆,1970年代初開業的時候,是先生跟她一起開業,主要是先生的興趣,但開業十年後,先生因病去世,後來都是由她把店守下來,幾年前據說她生病有意把店結束,但後來店又有繼續營業下去,不知道是否仍是她在主持?「violin」也是一間非常神奇的店,空間雖不大,但裡面有一個超大的號角是沿著房子結構設計的,據老闆說這是他一開始開業的時候就設計的,一直使用到現在都沒有變過。有幾年我每次去東京,一定要去這兩間店坐坐,雖然我語言不通,幾乎沒有交談,但老闆居然都默默記著我,我深深地被感動。


位於吉祥寺的「巴洛克」名曲喫茶店


位於阿佐谷的「Violin」名曲喫茶
當時心裡想著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生活文化空間,那該有多好?朋友說:「這樣的空間,台灣不配有,不是有沒有錢的概念,人們根本無法想像這樣的生活方式,太難了。」我則跟他回答:「以理想對抗現實:就可以有了!」而且我身為台灣人,説:「台灣不配有」,我實在是不太服氣啊!於是「古殿」的聆聽音樂的空間,就稱為:「古殿音樂喫茶」,還特別請名書法家吳國豪老師幫我提字。我在這個空間辦的活動,還要辦得比日本那邊要更好更極致!


位於台北北投明德捷運站旁的「古殿音樂喫茶」名曲喫茶店
但現實仍需面對,要持續活下來必須有麵包,這是最基本的現實。「古殿」從頭到尾都只有殿主一人,「古殿」也沒有申請過任何政府補助與案子。那怎麼持續活下去?當然必須靠各種經營與提供服務,現實是必需面對的挑戰,販售若面對現實,則有各種經營模式,而且都沒有對錯,因為必須存活下來。在販售二手黑膠唱片上,「殿主」也做過非常多的嘗試與努力。
早期也曾做過一次進ㄧ批大量的唱片,這樣可以減低很多成本,也可以把販售的價格降下來給顧客。但這樣的模式就是要以量來制價。時間是一樣的,但進的量很大,每天就要花大量時間,簡單快速的上架與到各處平台上架,然後再花時間匯整訂購,打包寄售。所以這種模式基本無法花太時間做介紹分享的服務,因為介紹與分享成本實在太高昂了。ㄧ張唱片的販售若整理與上架,還要拍照,還要為每一張唱片撰寫介紹內容,甚至還要提供線上實體試聽檔,那一張唱片的進貨實體成本,加上這些時間成本,完全不符合經營的成本邏輯。這沒有對錯,這種模式真的就是要努力追量,保住成本,當然就無法花太多時間來一張一張介紹分享了,這沒有錯,因為不能賠錢,不然最後也是要倒的。
但若每天只是在做不斷地簡單上架,每個月能上架幾千張,然後打包寄貨,雖然能賺到的錢會多很多。但長久下來這真的不是我一開始想要投入做唱片音樂分享的理想初衷,之後就再沒有做那樣的模式了。而是投入於一張一張提供專業服務分享的模式,ㄧ直到現在。
不過以日本為例,他們的市場能讓各種不同的模式能存在,有人可以做量,價格便宜,有人可以做精做專業服務,價格較高,人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服務。台灣最大的挑戰是,人們需要專業服務,但不願意給提供專業服務的人,比較多的生存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設法努力提供與分享專業服務,抱持初衷堅持下來,只能用樂觀的態度看待台灣的現況,希望之後會改善會越來越好。朋友曾說:「你都是在幫別人分享介紹,人們都比價後,跑去買別人的東西。」甚至早期曾在Myav論壇二手唱片區,還發生介紹分享的文字直接被其他賣家盜文使用的狀況,有朋友還特別跑去留言警告該賣家,但我是笑笑而已,因為能分享美好的音樂內容,是我一開始的理念與初衷,有人「盜用」也是一種分享,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另外「古殿」成立的另一個目標,就是要投入研究歷史聲音轉錄保存,關於這段應可以另外再寫一篇來聊了。!
仍記得2013年侯季然導演拍攝的「古殿樂藏」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中曾說過的話:

「因為有店,你就有人,有人,你就會有緣分。那很多東西其實是⋯⋯同好的意思就是說,就算我們之前不認識,可是只要你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或者這件事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它就會有一些⋯⋯冥冥中有一些共同的想法。
在這家店之後,我真的來認識了蠻多不同的人,然後其實就⋯⋯我覺得這是一個,就是我現在最重要的資產。其實這家店賺不賺錢對我來講,我可能實質上的壓力很大,可是我會轉換一個想法就是說之後可能有更多人,我可以共同去做什麼樣的事,這是我現在比較重視的。」
多年來「古殿」真的意外地參與到很多很有意義的事,過程中也感覺到,只要持續堅持理念,繼續努力,很多仍活著的歷史文物、人、事,會繼續來找你,找你幫他們發聲,幫他們說故事,有很多事情與理解,似乎都不是刻意去學去研究的,而是他們自己來找你,過程中他們會自己告訴你,他們是誰?他們有什麼樣的內容與故事?只要努力去做即可,事情會慢慢自己呈現出來。慢慢地也開始希望自己純粹是一個工具,一個媒介,本身其實沒有什麼特別價值,而只是透過努力,能讓更多東西,更多事,更多人有價值與意義,這樣會覺得生命已經非常滿足。
從今年一月開始,意外得到人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從一月至今七月,每天跑步與走路20公里以上,體重從80公斤左右,降到目前的63公斤,心肺功能與最大攝氧量,回到20幾歲時的狀態,生理年齡逆轉了20年,這真是一個老天給的意外福氣,再多錢也買不到的福氣。
但今年從一月至今,從國內局勢到國際局勢都充滿了不穩定,好像隨時第三次世界大戰都要開打了,而且情勢非常詭譎,經濟有時表面看似好,但過沒幾天就大變天。生活上也受這種狀態的影響,表面上藝文活動仍多,看似活絡,但許多從事類似產業的朋友都說,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
「古殿」會持續經營下去的,十五年來遇到各種挑戰,日後希望朋友們繼續努力支持,期待能認識更多不同的朋友,大家一起努力做有意義的事。
********
書店裡的影像詩 古殿樂藏:
獨鍾黑膠的書店! 「古殿樂藏」用唱盤閱讀歷史
古殿「吸引力法則」奇遇
復刻歷史錄音的台北古殿樂藏,聆聽穿越時空的立體感動